隨著社會化進程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人對于取暖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取暖方式越來越顯現出它的弊端。伴隨著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以綠色節能環保著稱的碳纖維地暖系統應運而生。
碳纖維地暖系統即碳纖維地面低溫輻射采暖系統。它是由碳纖維發熱板、溫控器、電源連接線共同構成,是經特殊處理的短碳纖維加遠紅外發射劑等特殊工藝合成核心加熱元件,然后在高真空狀態下壓封于絕緣樹脂內制成成品。
它是以電為能源,實現低功率、大面積、低溫輻射方式的供熱高新技術產品,是供暖方式的換代產品,它具有恒溫可調、單室可控、經濟、舒適、壽命長、安全免維修等優點。
下面先介紹一下什么是碳纖維發熱板。碳纖維發熱板是采用碳纖維導電紙為發熱介質的一種高科技節能、環保發熱材料。這種新型節能、環保發熱材料克服了目前國內、外一些發熱材料,如:導電油墨、尼沃帶、導電涂料、電熱膜、碳粉、PTC陶瓷片、石英管、電阻絲等產品,在長期使用中存在電極間過電流易斷裂、發熱體過氧化、易脫落、絕緣強度低、安全性能差、使用壽命短、施工要求高、投資和使用成本高等缺點。
作為一種新興的地暖系統,碳纖維地暖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
1、碳纖維遠紅外電熱地暖高效節能
電熱輻射供暖方式采取電熱板直接發熱,無需任何輸送介質,不存在輸送損失。碳纖維材料作為發熱體的電熱板,其電熱轉換率更是高達98%以上,比金屬絲發熱體節電30%以上。
2、碳纖維遠紅外電熱地暖舒適保健
低溫電熱地板輻射方式采暖,具有8-15微米的遠紅外輻射,對人體有一定的理療作用,室內地表溫度均勻,室溫由下而上逐漸遞減,給人以腳暖頭涼的良好感覺,符合人體生理需要,有效改進足部血液循環。從而形成真正符合人體要求的熱
3、碳纖維遠紅外電熱地暖熱穩定性好
由于地面層及蓄熱層蓄熱量大,因此在間歇供暖的條件下室內溫度變化緩慢,熱穩定性好。
4、碳纖維遠紅外電熱地暖節省空間
隱形安裝,增大了房間布置的自由性、美觀性。取消了室內暖氣片支管,增加了房間的使用面積和空間的使用,便于裝修和室內布置,減少了裝修費用,房間整體美觀。
5、解決分戶計量問題
現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一戶一表的電費計量方式。因此,碳纖維遠紅外電熱地暖相應的也是分戶計量,徹底解決了多年來供暖系統無法按戶正確計量收費的難題。
6、室溫調節方便
碳纖維遠紅外電熱地暖系統配有室內溫控器,實現了分室控制,可在5-30℃任意調節室內溫度。用戶可根據天氣溫度的變化,人為調節室內所需溫度。
7、碳纖維遠紅外電熱地暖環境衛生
電熱采暖表面溫度低,不會導致室內氣流的急劇流動和灰塵飛揚,減少空氣中水分蒸發,減少墻面、物品和空氣的污染,并可消除熱設備和管道積塵面揮發的異味,從而改善了衛生條件。
8、隔音:樓層地面鋪設有保溫隔熱層,隔音效果顯著.
四、清掃溫控器通氣格柵處,盡可能使測溫點周圍潔凈、衛生,以確保溫控器測定數據的準確性。確操作
做好了上述準備工作后,應按照以下步驟正確啟動電地暖系統:
一、供暖季節初次啟動電地暖系統時,應將溫控器置于關閉電源狀態。
二、合閘給系統通電。
三、開啟溫控器電源,要按照溫控器使用說明,選擇溫度控制方式(通常分為室溫和地溫兩種控制方式),確認溫控器工作狀態與相應設置吻合。
四、觀察、測試系統工作情況,包括地面升溫速度、溫控器的工作狀態、安全保護系統動作情況等。
有報道稱,冬季供暖初始啟動電地暖系統時,應分階段逐步升溫直至達到設計溫度,筆者以為沒必要如此麻煩。理由是:電地暖系統散熱面積大、溫度分布均勻,如果執行《地面輻射供暖應用技術規程》,地表面溫度應控制在30℃以內,要達到這一要求,鋪設的電熱膜功率密度應小于200W/m2。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無論是能源消耗還是系統安全性能,分段升溫均不具有實質意義。
加強管理
電地暖系統啟動以后,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了,相反,還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
一、供暖溫度的設定。使用電地暖系統時,正常供暖的室內溫度建議設定為16℃-18℃。而室溫為16℃時,地表面的平均溫度為26℃±2℃,此時的體感溫度已達到21℃〔(1℃+26℃)/2〕。體弱的老人、病人和幼兒居住的房間可適當增加設定溫度,但建議不高于20℃。
二、運行中的安全管理。應全面了解系統的安全配置。電地暖系統的安全配置主要包括“電氣安全和局部過熱防護”兩個主要部分,所包括的具體內容筆者已在相關文章中闡明。這里所說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用戶應根據系統的安全配置,尤其針對薄弱環節或缺失的部分,在運行中嚴加管理和高度注意。比如:不少電地暖系統不加漏電保護器(用空氣開關代替)或配置的漏電保護器的剩余脫扣電流額定值過大,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萬一漏電時,就會有觸電的危險;再比如,不少電地暖系統不加過熱保護裝置或配置的密度不夠,當地表面放置大型落地家具或棉被時,就會有過熱的危險等。
三、節能運行管理。首先,對于長期無人居住的用戶,在使用電地暖系統用于房間防凍時,建議將溫度設置在5℃左右。過低的溫度設置可能會因為室內結構、電熱膜布置情況、風速、溫控器位置和測溫精度等因素的影響,使室內設備或上下水管道處于冰點以下。其次,對于有間歇供暖需求的用戶,外出期間的低溫運行設定,應考慮再次啟動時達到舒適溫度時的升溫時間,并應根據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狀況、鋪設電功率的大小、供暖月份的室內外溫差情況,設置通、斷電運行時間,建議溫升以不超過8℃為宜。最后,正常供暖期根據房間的不同功能設定溫度時,相鄰房間的溫差控制在5℃以內為宜。短時間離開房間時,可適當降低設定室溫,比如在12℃左右,但不宜關閉系統。無人居住的房間,為保證相鄰房間的供暖需求,也應保持在低溫運行狀態,如將溫度設定在10℃左右,而設計系統時已從熱負荷上考慮了該問題時應另當別論。